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admin2025-09-24 09:37:2645

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古朴的华体会图书馆一角,我们见到了华体会入口刚刚结束一天课程的费若秋,这位曾在法国剑坛崭露头角的击剑运动员,如今褪去战袍,换上常春藤盟校学生的装束,开始了人生新的篇章。

"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在运动生涯巅峰期急流勇退,"费若秋微笑着擦拭眼镜,"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胜负,更是如何思考,我想要探索更广阔的世界。"

从剑道到校园:一个不寻常的选择

2023年,当费若秋在世界击剑锦标赛上获得铜牌后,体育圈普遍预测这位25岁的运动员将继续向更高领奖台发起冲击,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三个月后,她宣布退役并申请赴美留学。

"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,"费若秋解释道,"我始终认为运动员身份只是我人生的一部分,在法国训练期间,我就通过远程课程完成了本科经济学学位,哥大的公共管理硕士项目与我未来的规划完美契合。"

申请过程并非一帆风顺,费若秋告诉我们,她花了整整六个月时间准备申请材料,在训练间隙撰写个人陈述,在比赛途中复习标准化考试。"有时候我在酒店房间里做题到凌晨,第二天早上还要参加训练,这种双重生活很辛苦,但非常充实。"

哥大生活:挑战与成长

进入哥大后,费若秋面临着所有学生运动员共同的挑战——平衡学术与体育,尽管已经退役,她仍然保持每天两小时的训练习惯,同时应对繁重的课业压力。

"最大的挑战不是时间管理,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,"费若秋说,"在剑道上,决策是瞬间的、直觉的,而在学术领域,需要的是深思熟虑和严谨分析,我不得不重新训练自己的大脑。"

费若秋的专业是公共管理,她特别关注体育政策与发展方向。"体育世界正在经历巨大变革,从运动员权益保障到赛事可持续发展,有许多值得探讨的议题,我希望能够将自己在赛场上的经验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。"

东西方教育体验:法国vs美国

拥有在中法两国训练和比赛经历的费若秋,对教育体系的差异有着独特见解。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"法国体育系统非常专业化,运动员从小就开始专项训练,而美国大学体育则强调体育与教育的结合,"她比较道,"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,我很感激自己能够体验这两种系统,这让我对体育人才培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。"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在哥大,费若秋加入了校击剑队担任助理教练,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运动员。"这是一种回馈的方式,我从这项运动中获得了太多,现在轮到我来帮助其他人了。"

未来规划:连接体育与社会的桥梁

谈及未来,费若秋的眼睛闪烁着光芒,她计划毕业后在国际体育组织或非营利机构工作,专注于体育和社会发展项目。

"体育不仅仅是比赛和奖牌,"她强调,"它是一种强大的工具,能够促进性别平等、社会包容和跨文化对话,我亲眼见证体育如何改变年轻人的生活,这种力量应该被更好地利用。"

费若秋目前正在参与一个研究项目,探讨如何通过体育项目帮助难民社区融入当地社会。"这是我硕士论文的主题,也是我真正热衷的领域,体育给了我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,现在我希望能用这些技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。"

给年轻运动员的建议

对于那些面临类似选择的年轻运动员,费若秋给出了中肯建议:"体育生涯是短暂的,但教育带来的收益是终身的,不要将自己局限在运动员的身份中,勇敢探索其他可能性,最重要的是,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——如果我能同时应对世界级比赛和学术挑战,那么你也可以。"

随着采访结束,费若秋收拾书包准备前往训练馆,在夕阳的余晖中,我们看到的不再只是一位前运动员,而是一个正在多元发展的年轻人,一个用剑尖划出自己人生轨迹的探索者。

她的故事证明,现代运动员不再需要单一身份标签,而是可以成为跨越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,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,正在为新一代运动员树立全新的榜样。

相关内容